問題定義完成後,該如何有效解決?

我們在上一篇企業經營持續改善之定義問題當中提到,在問題解決之前,應該要先進行問題分析與定義,才能真正地把需要解決的項目了解清楚,並排序出解決的先後順序,依序進行後續的處置。若沒有經過這道程序,很有可能在後續的某一時間點,發生重工、白工與效益不彰的情況。因此,在解決問題之前,先定義問題是非常重要的!而本篇文章的內容,則是繼如何定義問題之後,針對解決問題這件事,進行分享。

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工具,我們可以使用要因分析法(亦可稱為”魚骨圖”或”石川圖”),它可以針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辦法的尋找,做出發想。實踐師之所以推薦使用要因分析法來解決問題,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:

一、可視化:可將問題的解決方式做圖像化的陳列與分類
二、結構性:可將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集思廣益,並分析可被解決的方向
三、行動化:可將被繪製的魚骨圖,針對相關對應的方向,展開列出更細部的行動方法

談到這裡,也許會有想要立刻嘗試、或是曾經嘗試使用過要因分析法這項工具的夥伴,想要特別提問道:是不是使用要因分析法後,所列出的對策方式,就一定能夠發揮效果、解決問題呢?實踐師這邊建議,除了在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時,透過要因分析法考慮出策略之外,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步驟,就是將想要改善的項目,陳列、發展成為一項小型專案,並做好成效改善的持續追蹤,確保這項問題的解決策略能夠順利被執行。

為何實踐師會認為將問題攤開、陳列成一個小型專案的步驟,是如此重要、甚至可說是不可或缺的呢?

原因在於,當問題本身被陳列成為專案之後,相較於只是單純訂立出解決問題的方案,並加以執行的方式來說,「專案」的重要性與不可被忽視性會被加深得更加徹底;另一方面,當企業內部將問題的解決建立成為小型專案來做運轉時,會很明確定義出,誰是負責該解決問題專案的負責人,責任將被劃分的相當明確,其重要性也不言可喻。許多企業、甚至是管理顧問公司在為客戶解決問題時,常會遇到已將問題清楚的定義出來、也詳細的分析完成了,但隨後談到要解決,甚至是著手開始要解決的時候,卻沒能有好的處理模式或實際的執行人員,最後整件事情反而不了了之,反倒可惜。

最後,捷達優再一次整理問題處理的重點順序:
 
  • 問題解決前,先定義問題(可參考企業經營持續改善之定義問題)
  • 找出問題分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,可用要因分析法(亦稱魚骨圖、石川圖)
  • 讓問題解決的辦法強化執行,可將其列為一項專案做進行,並有明確負責人。